黃石港餅和孝感麻糖,這兩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休閑食品,卻成為兩個城市產(chǎn)品形象大使。到黃石你不得不嘗嘗黃石港餅,到孝感你不得不打聽孝感麻糖。在武漢城市圈中,這兩個產(chǎn)品既是親兄弟,又是競爭對手。
兩個產(chǎn)品的出生都源于一個與眾不同的故事。
黃石港餅,相傳清代嘉慶年間,湖北大冶劉仁八地方曾流傳一種群眾所歡迎的龍鳳餅(即后來的喜餅)。此地劉豐泰雜貨鋪糕餅師傅劉合意,在龍鳳餅的基礎(chǔ)上,用面粉、糖、油、桔餅等原料精制細作,一餅一面有麻,鼓起很高,并蓋有“吉祥”的大紅字樣,香酥可口,為當?shù)剞r(nóng)村男女訂婚、娶媳招婿的一種必備的禮品,此餅就以作人的名字命名為“合意餅”。
到了清代同治年間,大冶殷祖地方木排商人殷華齋,馬禮門合伙,到長江上游販木材到蘇洲一帶出售,一次木排行至黃石港江面撞破了一只鹽船,為此雙方各執(zhí)已見,爭論不休,后來官司從地方打到京都,木排商帶著“衛(wèi)生麻餅”(即把合意餅改成兩面上麻仁,麻色呈金黃,形如現(xiàn)在的港餅)作充饑食用,并作為貢禮,奉送朝庭有關(guān)文武大臣,由于此餅香酥芬芳,味美可口,被皇帝得知,要求排商獻上“貢餅”?;实燮穱L后,極為好感,木排商趁機呈上狀詞,皇帝看后,覺得木排商有理,御批四句文曰:“排來如山倒,船行如燕飛,鳴金三下響,如何燕不飛?!?
木排商打贏了官司,而“衛(wèi)生麻餅”也因此揚名京都。后來在大冶.黃石港.石灰窯幾家開始了私營。
清代后期,黃石港鎮(zhèn)建立,經(jīng)常有中外客貨輪進出港口,商販云集,衛(wèi)生麻餅的銷路越來越大,由于麻餅銷路大,加之商販運輸?shù)匠青l(xiāng)銷售,當時是紙包十個成筒可用籮筐裝挑,消費者口中傳頌著黃石港生產(chǎn)的麻餅的特色風味,天長日久,習慣上被人們稱為“港餅”。解放后,黃石港餅,在工藝上和包裝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。
如果說人們吃黃石港餅是在吃歷史,那么,人們吃孝感麻糖就是在吃一個有趣的故事:
相傳,有個糖坊老板娘,因為有饞病,時常熬不住要偷糖吃。有一次,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時,看見老板進屋來了,慌得她趕忙把一碗糖丟進了裝芝麻的罐子里,沒想到卻被老板發(fā)現(xiàn)了。老板見糖上沾滿了生芝麻,要丟掉實在心疼,要弄掉生芝麻又沒有辦法,不由得十分生氣。這時,那個饞嘴的老板娘在邊上說道:“有辦法利用的,把它放在鍋里烙熟,好吃得很呢?!崩习逡辉?,果然味道不錯,后來,一位熬糖的老師傅從這件事上受到了啟發(fā),由此創(chuàng)制出了孝感麻糖。
“黃石港餅”,賣的是歷史,“孝感麻糖”,賣的是民間傳說。
黃石港餅和孝感麻糖,都把自己的城市作為產(chǎn)品的名稱。這不僅營銷了城市,也營銷了產(chǎn)品,人們來黃石就會想到港餅,來孝感就會想到麻糖,他們知道以城市名稱命名產(chǎn)品的最大的好處是,產(chǎn)品帶著城市跑,城市帶著產(chǎn)品飛。
生產(chǎn)孝感麻糖的主要企業(yè),曾經(jīng)有人將“孝感麻糖”的名稱改為“董世佳”,寓意“董永故里出產(chǎn)的佳品”。改命者的出發(fā)點是好的,但經(jīng)銷商和消費者不理解改命者的意圖,以為“董世佳”是個人名,都不看好“董世佳”,其實,董世佳就是孝感麻糖,由于換了名字,造成這家生產(chǎn)“董世佳”產(chǎn)品的公司,為新名稱打市場花去了2000萬元的廣告費,而且還被一批民營麻糖企業(yè),高舉“孝感麻糖”招牌,擠進大小超市。